說去桂林,但我沒有在桂林市逗留,匆匆從機場乘的士到車站,立即轉去陽朔,區內的山果真如水墨畫裡一樣,晚上還開了刺眼的大光燈從底部往上照,情景有點詭異浮誇。
朋友從九十年代初開始,先後三次到過陽朔,這已是第四次,但他甫到達就說,這裏已不是他所認識的陽朔,熱鬧嘈雜髒亂。他說第一次來時,這裏算是簡樸寧靜,我心裏想,十多年了,農村的純樸姑娘都變成風塵女子,你還想尋回當天的傻村姑?
大概是春節關係,人很多,花錢也很豪爽,我們沒有怎樣省着,但總覺得處處都不老實,也就不想多花冤枉錢。住進的旅館是由一位比利時男子和中國妻子開的,平日收費160人仔,現在加了一百元,倒是餐廳的食品不便宜,兩個人吃少許都已百多塊,set breakfast 都要三十多元,而且一點都不好吃。
這次來到,也許受到遊客群影響,處處都很多人,一點都不好玩,踏單車時還摔了落田,幸好傷勢不重。到了第三天,吃了當地的啤酒魚,當晚我們已胃漲兼肚疼,嘔瀉不止,整天不能吃不下,好慘。

後來我們去了瑤族人聚居的金秀縣,發現漫山遍野的房屋全都是新簇簇的,外型顏色結構很一樣,難道所有屋子都是新建的?抑或只是裝模作樣的布景板?司機跟我們說,這是縣政府進行的「民族化」,由公家出錢替所有房屋外殼粉飾一番,用作吸引遊客。內部呢?請貴客自理了。換言之我們看到的建築物,其實某程度上都只是布景板。


登上聖堂山,據說三年前還是未被發掘的天自美景,目前上山的路都布滿提示牌,叫大家愛護林木,別吸煙或別生火,簡直達到三步一牌的氾濫地步,逆向思考去想,當然是有很多人在做提示牌的行為,沿路也是煙蒂處處。這裏好像漏了「請勿高叫喧嘩」的牌子,滿山都有人在高喊亂叫,嘈過旺角。每個拐角都築起涼亭,起一個庸俗的名字,讓遊客對號入座拍一個到此一遊的相片,當然也少不免有賣敗紀念品的攤子,還有極力叫人上香添香油錢的小廟,一切都很中國化。


擠了不知多少程車,沿路看到一個又一個「被民族化」的村子,視覺肉體和精神上都很倦,這樣的旅行,說到底都是折騰。結果,回程的飛機上,終於看到最亮麗的天色,雲層之上,任何時候都是天晴,果然沒錯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