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看《安裕周記》,作者說「三次看到這張照片,三次都鼻頭發酸」,記得這張照片刊載當天,所佔篇幅更大,震撼力應該更強勁吧?然而經過時間的沉殿,照片的力量,正如安裕所說,又再在眼眶與鼻子裏落了重搥,還是會微熱,還是覺得酸。512,四川大地震,對於13億人口的大國,若沒有從根本性去動搖那過度物慾的心智,那一場天災,不過是投進歷史洪流的小石子。但是,2008年將盡了,有啥改變?有的是一張張強辯好鬥的嘴臉。

開放改革30年,豐功偉績都是有權有勢的人去撰寫,受歌頌的德行,受讚揚的勇氣,被重提的氣節,終站,都是看得見到繁榮。還有那句,30年來從朝思暮想,到自瀆式的以為實現了──「中國人站起來」!大國真的崛起了嗎?奧運時,挺起心口自認中國人,在三聚氰氨的浪頭下,不少人的胸口像女人僭建的假乳房般塌了下去。我習慣小胸,怕錯誤注射PAAG,才沒閒情去僭建,繼續鬧港,繼續愛國,但反共。祖國的人民,其實值得得到更多,而且更平均。
同日,有線在做一年回顧,又再看到兩張令人心酸的臉:蕭永方和陳兆龍。多少年了?香港不知多久沒有出過一致推崇的英雄人物,那惜那是短命的悲劇角色,每次重聽、重看那些片段,鼻子又一陣酸。
狂喜、狂悲,過山車般起起落落,那就是2008的主調。只要活著,還有未知的風景等著瞧。今天,我願你們平安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
2008年6月1日 《明報》
《沒有主角的兒童節》

512大地震當天,綿竹市五福鎮的富新第二小學3層高的教學大樓完全塌下,壓死了127名學生。事發後,失去孩子的家長帶著沒有靈魂的驅殼在石屎廢墟中徘徊,後來各人逐漸帶來了孩子的遺照,捧在胸口上向別人訴說兒女的細微往事,眾人曾於5月21日進行大型祭奠儀式,又在坍塌校舍間前設置祭壇,內裏放滿孩子最精靈的照片,成為地震中最震撼的場面之一。

張父説,喪親的家長曾抗議和企圖上訪,當地政政答應一個月後對豆腐渣工程給預答覆,「太慢了,就怕孩子討不回公道,枉死的。」張父表示,當地政府不想家長把事情鬧大,但家長們決定在兒童節進行悼念儀式,「我們會把孩子喜歡的玩具帶來,孩子雖然不在了,但今年不提,明年就更沒人理會了。」
另一名喪子父親楊滿堂,其12歲兒子楊偉讀五年二班,他與妻子鄧春艷每天都來校舍呆坐,想到孩子可愛處,眼淚又來了。「旁邊的樓房都沒塌,怎麼校舍反而塌下呢?兒童節我們一定再來,讓那些偷工減料的無良貪官、商人,看看自已做過甚麼!」楊父稱,除非政府能嚴懲貪官惡商,否則不會罷休。
據悉,當局為安撫家長情緒,昨日派出多名掛着「專家鑒定組」人員到場勘察,發現校舍柱位下只有磚塊支撐,旁邊的泥土既濕且軟,肯定沒經過加固工序。惟該批人員沒有說清自已來自哪個部門,亦沒說明代表哪個機構而來。
楊父的家距離樓校舍約一公里,地震中部份樑柱與牆壁塌下,變成危房不能住人,他卻冒險入內撿拾孩子生前的物品,終於拿回一整箱書本,另外還有楊偉去年得到的壘球第三名獎狀,以今他生前最愛玩的乒乓球、羽毛球及象棋。望着留有孩子痕跡的物品,楊父眼帶淚光地說:「他最喜歡語文科,成績最好是數學科,最愛看考腦筋圖書……這些東西我都會一直留下來。兒子生前常嚷着要買電腦,我就想待他大一點才買,但現在……」
對於政府計劃允許地震中失去孩子的家庭再生育,楊父並無期望,「死去的孩子中,超過九成是獨生子女,我今年40歲,妻子32歲,現在再生,恐怕過幾年就因年紀大了無法掙錢,怎養孩子呢?」
一場地震,就這樣震斷了一個世代,令不少家庭從此絕後,當局還有籍口姑息那些豆腐渣工程的始作佣者嗎?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